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
  • 山東手機報

  • 海報新聞

  • 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信

  • 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博

  • 抖音

  • 人民號

  • 全國黨媒平臺

  • 央視頻

  • 百家號

  • 快手

  • 頭條號

  • 嗶哩嗶哩

首頁 >學校動態(tài) >中小學校

濟南古城 我的家【思政篇】:山師附小三(10)中隊|尋訪王府池子,感知泉城文脈

2025

/ 08/31
來源:

大眾網(wǎng)

作者:

王一剛

手機查看

  大眾網(wǎng)記者 王一剛 報道

  為深化小學生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理解,鍛煉實踐調(diào)研能力,暑假里,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三(10)中隊的少先隊員先鋒隊,通過“線上+線下”形式探訪歷史名泉——王府池子(濯纓泉),開展了一場生動的實地研究實踐活動。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老濟南記憶館五位文化講解老師同行指導。

  觸摸建筑遺韻,吟詠泉畔詩情

  隊員們跟隨老師穿梭于青磚黛瓦的古巷。老師們細致講解了沿途的建筑風貌:仰望是清代官式建筑特有的元寶脊,俯瞰是刻有精美紋飾的過門石與寓意深遠的門擋。這屋脊的線條、石刻的圖樣,無不是古人智慧與審美意趣的結晶,凝固著時光的痕跡與歷史的重量。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引下認真觀察、熱烈討論,歷史知識在眼前變得真切可觸,中華建筑之美和文化之“靈”深深浸潤心田。

  “從雅致的‘濯纓泉’到直白的‘王府池子’,名稱的更迭不僅是語言的變遷,更是一部濟南社會發(fā)展與百姓日常融合的生動史冊?!彪S著老師的講解,隊員們發(fā)現(xiàn)昔日王府內(nèi)的清雅景觀,早已化入街巷里弄,成為周邊居民“汲水浣衣、游泳消夏”的生活之源,這一泉池的前世今生,正是濟南作為一座活態(tài)古城的最好見證。

  在泉畔,講解老師為隊員們介紹了欄桿上的石刻圖案。大家興致盎然,紛紛圍繞不同風格的圖案寓意踴躍提問。老師針對同學們關注的問題逐一詳細解答,如“螃蟹寓意八方來財,鴛鴦象征相親相愛”等,將石刻內(nèi)容與泉城文脈巧妙結合,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文化魅力,拓展知識視野。

  池邊碧波蕩漾,先賢詩句仿佛在耳畔回響?!耙磺逡赏煦y河水,應嘆滄浪浪得名” “泉眼家家垂柳下,婦孺溪蔭納涼閑”同學們駐足池畔,吟誦詩篇,與古人隔空對話,感受著泉城流淌千年的詩意文脈。

  匯聚實踐真知,銘刻泉畔印象

  實地尋訪結束,隊員們研學熱情未減。隊員們將記錄的文字、圖片、視頻匯入共享平臺,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討論,形成了集文本與圖片于一體的“王府池子知識源”。大家“趁熱打鐵”,將調(diào)研所感、心中所思,通過多彩的畫筆與靈巧的雙手化作“學術研究先鋒隊”的豐碩成果:一幅幅描繪王府池子印象的畫作,一件件還原泉畔風貌的彩泥作品,不僅承載著隊員們對家鄉(xiāng)文化的熱愛與美好期盼,更成為宣傳泉城、傳承文脈的生動媒介。最終,隊員們將這些實踐成果匯聚成冊,凝結為此次尋訪研究報告——《感知泉城文脈——王府池子歷史檔案冊》。

  通過此次王府池子的深度探訪與研究實踐,山師附小三(10)中隊的隊員們不僅拓展了視野,增強了調(diào)研與協(xié)作能力,更切身感知了腳下這片土地厚重的歷史文脈與靈動的文化魅力。他們將帶著這份對家鄉(xiāng)的深厚情感與文化認同,成為古城記憶的新一代守護者與傳播者。

責編:王學濤


審簽:路時川

責編:王學濤


審簽:路時川

相關推薦 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