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(wǎng)
大眾網(wǎng)記者 王一剛 報道
在新疆疏勒縣育才村的潘奶奶愛心小課堂里,一群孩子正圍坐在一起,專注地翻轉著手中的剪紙、扎染漆扇和貝殼畫。這些承載著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非遺技藝,來自4000多公里外的山東青島。今年暑假,青島幼兒師范高等??茖W?!扒囫粕胶!敝Ы剃牭?0位“七海公益·魯喀專項”師生志愿者,將“非遺手工創(chuàng)意坊”帶到了喀什鄉(xiāng)村孩子們的面前。
志愿者與學生們一起做非遺漆扇跨越山海
讓非遺走進邊疆課堂
“這是膠州剪紙,以前是奶奶們做給小孩子的玩具,現(xiàn)在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。”志愿者一邊示范,一邊講述背后的文化故事。手工坊課程涵蓋京劇臉譜、皮影戲、剪紙、古法造紙等非遺代表性項目,既有動手實踐,也有文化講解。
育才村的古麗孜巴小朋友第一次聽說“非遺”這個詞,當?shù)弥┥狡び皯蚴菄壹壏俏镔|文化遺產(chǎn)時,她睜大眼睛問:“我們也能學嗎?”志愿者李德毅笑著回答:“能,今天你們就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?!边@句話引得孩子們歡呼雀躍。
支教隊與孩子們一起剪紙文化浸潤
從“看見”到“觸摸”
在實踐活動中,志愿者們?yōu)楫數(shù)睾⒆又v述了黃海沿岸的風土人情和傳統(tǒng)漁家文化。這些生動形象的講述讓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,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海濱生活。
這堂課不僅教授技藝,更讓孩子們“看見更大的中國”。支教隊通過“非遺知識卡片”“海洋畫冊”及互動活動,讓孩子們體驗傳統(tǒng)文化之美。孩子們還學習了五步拳,感受中華武術魅力,增強文化認同與興趣。
志愿者帶著孩子們一起練習非遺武術—五步拳
青年擔當,讓文化扎根邊疆
“我們不僅是‘送文化’,更是‘種文化’,讓文化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(fā)芽?!敝Ы剃爭ш犂蠋煵虡方榻B。出發(fā)前,團隊針對疏勒縣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興趣特點進行了深入調(diào)研,精心設計了“非遺+兒童教育”主題課程,并聯(lián)合校企合作單位募集了800套非遺手工材料包帶到喀什,力求通過沉浸式體驗,讓邊疆地區(qū)的孩子增強文化認同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
志愿者授非遺臉譜課
如今,越來越多的高校社會實踐團隊加入“七海公益民族團結實踐團”,將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帶到邊疆課堂,形成“走出去+帶回來”的良性互動。青島幼兒師范高等??茖W校的這次實踐,正是新時代青年將“小課堂”與“大使命”相結合的生動寫照。
“以前我以為這些東西只在電視里才有,原來我們也能學、能做!”育才村的小朋友米爾扎提舉著自己制作的貝殼手鏈,臉上洋溢著自豪。在孩子們眼中,非遺不再遙遠。
孩子們在展示他們自己制作的貝殼手鏈
青島的海風輕拂過喀什的胡楊,“非遺”不是一個空洞的名詞,而是一次次沁人心脾的文化體驗,是孩子們指尖上的圖騰,是大學生背包里的布料。一場場溫暖的“非遺小課堂”,不僅照亮了孩子們對傳承與未來的想象,更傳遞了跨越山海的青春誓言——同心共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。
責編:張明明
審簽:路時川
責編:張明明
審簽:路時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