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鄭蒙蒙
我是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1986級學生,在母校生活、學習四年時間。那個年代的歷史系已是山東省重點學科,擁有美國史研究權(quán)威、博士生導師劉祚昌教授、秦漢史專家安作璋教授等一大批德才兼?zhèn)涞慕處,他們學識淵博,敬業(yè)愛生,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F(xiàn)依據(jù)記憶,做個粗線條的記錄。
給86級本科生講授《中國古代史》的是秦永洲老師和朱亞非老師,朱老師還帶過一個學期的《明清史》。秦老師個子不高,身材敦實,方面大耳,極有福相。他口音清脆,講課條理。那個年代,大學老師住宿條件并不是很好,秦老師住在山師南院學生宿舍樓一樓某套改造過的房子,經(jīng)常遇到他拿著飯盆去五號餐廳買飯,我恭敬地問候老師,老師也極為和藹地點頭致意。與秦老師相比,朱老師個頭要高許多,但面黑而多坑洼,很嚴肅的樣子,講課的風采也比秦老師略遜一籌,總給人意猶未盡之感。那時候,聽說朱老師是安作璋教授的乘龍快婿,他的孩子起名叫“朱和安”,將夫妻二人的姓氏連在一起,甚為貼切,只是不知道傳聞是否屬實。還聽說朱老師是安先生的研究生,因為安先生在史學研究上的崇高地位,我們對朱老師也很崇拜。朱老師屬于研究型、學者型老師,多年以后,我在當當網(wǎng)上看到朱老師撰寫的《明清山東仕宦家族與家族文化》一書,趕緊下單購買,才知道朱老師已是博士生導師、山東地方史研究所所長了。
史曉云老師主講《世界中世紀史》,是給我們講授專業(yè)課的唯一的一位女教師。她三十多歲的年紀,身材秀挺,相當干練,講起課來神采飛揚,極富感染力。那時,使用的《世界史簡編》,史老師是編者之一,讓我們對她肅然起敬。史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,她還在政治系講授世界通史。據(jù)說,某次考試前學生要求給圈劃重點知識,被史老師拒絕,有些學生就在評教時給史老師打了較低的分數(shù),這讓歷史系的學生很氣憤,對政治系同學也就有了不好的印象。如今想來,這都是年輕時候的偏狹思想。史老師教我們一個學期,以后再沒有見過她。
《中國近代史》課程的老師有好幾位,每位老師都講自己最拿手、研究最深的那部分內(nèi)容。講授《鴉片戰(zhàn)爭史》的是郭大松老師,郭老師戴著一副眼鏡,最顯著的特點,是說話鼻音嚴重,重點的知識總要口氣很重地強調(diào)一下。孫占元老師講授《洋務(wù)運動史》,他相貌堂堂,一表人才,但煙癮很大,在兩節(jié)課中間的休息時間,他必定點上一支香煙,美美吸上一陣。那時,濟南卷煙廠出產(chǎn)“大雞”牌香煙,有金色盒子和紅色盒子兩種。有同學說,孫老師抽的煙檔次不低。我對香煙沒有研究,也不知道哪種好一些。多年后的某一天,我從電視上看到孫老師就坐黨校系統(tǒng)一次會議的主席臺,細究一下,孫老師去了山東省委黨校,當領(lǐng)導了,還知道孫老師是世界史方向的博士生導師,也在山東師大合作帶研究生。李宏生老師當時是副教授,高個,梳著整齊的大背頭,戴茶色眼鏡,風度翩翩,說話很幽默,他主講《太平天國史》,帶領(lǐng)學生在洪秀全創(chuàng)造的“天國”中遨游了一個學期,很是愜意。
趙繼顏老師當時也是副教授,開設(shè)專業(yè)選修課,其中一個學期講《農(nóng)民戰(zhàn)爭史》,一個學期講《宋史》。趙老師面目清癯,身材偏瘦,頭發(fā)不多,但梳得整齊。他嗓子不太好,聲音有些沙啞,但講課一板一眼,極為認真。我記得,他非常推崇河南大學的漆俠教授,講課中常常提到漆俠教授如何如何,大概他是漆俠教授的研究生吧。這兩門課因是選修,考試很容易過,同學們也就不太重視,趙老師的個性,決定了課堂上缺少多么精彩的場面,因此,留下深刻印記的東西并不多。
蔡培桂老師是主講《考古學》的。據(jù)說,蔡老師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,教我們的時候,大概在五十歲左右,課堂上循規(guī)蹈矩,一絲不茍,相比而言,激情演繹少一些,但這門課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,我們參觀了系里的資料室,看到不少的實物資料。學習期間,章丘寧家埠一處龍山文化遺址正在考古發(fā)掘,蔡老師帶我們?nèi)ガF(xiàn)場參觀,考察了城子崖遺址,親眼目睹了考古發(fā)掘工作的精細和艱辛,也見識了章丘大蔥的獨特。本來,86級學生還要到西安考察學習,但因為89年的風波,沒有成行。這個遺憾,在2012年我跟隨學校暑期外出考察團去西安,才得以彌補。
王樹芹老師開設(shè)《中國現(xiàn)代史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史》。印象中,他是與86級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老師。他面黑瘦弱,不修邊幅,戴一副近視眼鏡,上課時很少抬頭看學生,眼睛總是賣力地在備課本和黑板之間穿梭,口中滔滔不絕。我記得,他講西安事變時,談了不少趣事,逗得學生哈哈大笑,他也嘿嘿不已。王老師平易近人,與學生關(guān)系融洽,兩節(jié)課之間的十分鐘,他都會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感受。那時,他五十多歲,據(jù)說還沒有評上高級職稱,但他似乎并不在乎,他上課的認真態(tài)度,至今想來,都讓我動容。
給我們上過課的老師中職稱最高、名氣最大的是王春良老師,他當時是全國知名教授。王老師五六十歲的樣子,高個,面白皙,頭發(fā)白多黑少,梳理得一絲不亂,身板挺直,極有風度,他給我們開過兩門課:《民族解放運動史》與《馬列選讀》。前者是王老師多年研究的重點領(lǐng)域,他屬于國內(nèi)民族解放運動史方面的權(quán)威,自然,這門課給我們很大的期待。然而,王老師有點拙于語言表達,給人肚中墨水多多,但倒不出來的感覺。但不能不承認,王老師非常認真負責,每節(jié)課都準時上下課,中規(guī)中矩,嚴謹之風,讓人敬佩。《馬列選讀》屬于選修課,主要是講授革命導師們的經(jīng)典作品,王老師熟讀在心,誦讀史料,點點滴滴,絲毫不差。
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師還有不少,何芳濟副教授高高的個子,挺直的身板,某次運動會上,年過半百的他居然是教工短跑選手,他講授《世界古代史》,嚴謹之余,穿插講個故事,妙趣橫生,期末考試我得了92分的高分;王守中副教授也是高個,但清瘦,尤其是臉狹長多皺,牙齒似乎是鑲嵌的,他講授《中國近代史·清末新政》和《山東地方史》,言語不急不躁,無論課堂秩序如何,一律笑瞇瞇的,讓人感覺特別親切;張培義副教授最鮮明的特征是前半部頭頂光禿,中等個,表情沉穩(wěn),他講授《世界現(xiàn)代史》,完全是“脫口秀”,上課只拿一支粉筆,便滔滔不絕,一句接一句,絕無廢話,上他的課不敢偷懶,稍一分神,很難跟上他的節(jié)奏;張富祥講師也是中等個,很帥氣,不拘言笑,但講起課來卻是激情飽滿,他主講的《中國史學史》《歷史要籍》(上、下)都是趣味性不強的學科,但他娓娓道來,給人石破天驚之感。有一次考試,他出了不少填空題,多數(shù)同學當時就暈菜了;林敦明副教授清瘦儒雅,當時是系主任,開設(shè)《人生觀》課,還有選修課《起源論》,因是南方人,方言味濃重,學生多不愛聽,階梯教室里常常稀稀拉拉坐著不足三分之一的學生,但他不以為意,還是兢兢業(yè)業(yè)教他的課,他對學生的寬容和理解,讓人感動不已……
在那個沒有微機、手機的年代里,教師的言傳身教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渠道。山師歷史系老師們盡管各有自己的研究特長和教學風格,但他們上課總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無私地奉獻出來,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,更讓學生明白為人的道理,學到治學的方法。他們的淵博知識和嚴謹作風,讓我一輩子銘記于心。
。▽懹2016年4月,2020年4月略改)
馬玉順,1967年1月出生,山東省臨朐縣辛寨鎮(zhèn)耿家莊村人,中共黨員。1990年畢業(yè)于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,曾在臨朐縣第九中學、臨朐縣第五中學任教,F(xiàn)為臨朐縣第一中學教育科研中心主任,臨朐縣教育寫作協(xié)會會長,臨朐縣作家協(xié)會理事,政協(xié)第十屆臨朐縣委員會特邀文史委員,濰坊市督教視導專家,山東省中小學教師高級職務(wù)評審委員會學科評審專家。
1994年后,在市級以上報刊發(fā)表各類文章1300多篇,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(fā)表17篇。獲得濰坊市教育科研優(yōu)秀成果一等獎、濰坊市社會科學優(yōu)秀成果三等獎、臨朐縣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,多次被評為臨朐縣優(yōu)秀教師、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。2013年7月被評定為山東省首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。